2007年9月18日

巴菲特最想買的12檔台股 - 財富人生 2007/09/11
【文╱高行】 
 
當股災來襲,號子裡的電視牆一片慘綠,你是否心跳加速,霎時間腦門興起一股出脫手頭持股的念頭?然而風暴過後,在股市活蹦亂跳的同時,你又再度手癢,大肆搜刮漲過頭的股票?其實,只要練就一身巴菲特的操作神功,大可擺脫反覆追高殺低的賠錢宿命。
  
34歲的羅伯特(身為股災受災戶,堅持不透露真實姓名),就在8月間經歷炒股生涯中最黯淡的時期。今年3月過後,台股自脫離因日圓利差交易所導致的股災後,便自7,568點起漲,一路穩步向上攻堅。原先眾所期待的第三季旺季效應提前降臨、官方釋放的利多消息接踵而至、國內外法人不斷調昇大盤區間,包括基本面、資金面乃至消息面的激勵,讓台股在7月下旬一再刷新七年來的歷史新高紀錄。 
 
市場樂觀氣氛愈益濃厚,辦公室內成天看著電腦螢幕盯盤同事愈來愈多,就連中午吃飯時間,也是人人說的一口好股票。原本手頭擁有多檔績優股的小羅,終於按耐不住,痛下決定轉換籌碼,並將手頭存款再行加碼他自行定義的「超級轉機股」。 
 
「在大多頭來臨時,績優股通常很牛皮。」小羅回憶當時心態時表示,「抱著,就是和錢過不去!」 
 
追高殺低 捶心肝 
 
小羅的珍貴資訊,來自於某網站的公開訊息,該網站版主強力推薦代號22XX的個股,該股股價落在10塊以下的低廉價位,本益比簡直和今年預期獲利不成比例,並在近期宣佈與某廠合作在火紅的越南建廠擴大產能,最重要的是,該股主力明顯作多,短期內急漲勢不可免! 
 
小羅經過和網友的「縝密」討論後,一股腦兒將積蓄重壓22XX,沒想到沒過幾個交易日,股價便一去不回頭。小羅自我剖析:「很明顯的,主力太強了,我被他們給洗掉了。」不過主力到底是誰?小羅在面對所謂的「假想敵」時,一時也說不上來。 
 
時序來到8月10日,美國次級房貸問題愈演愈烈,原本市場僅認為如水痘般出出就過的風波,沒想到轉眼間形成巨型風暴,由中心點美國一路蔓延至歐洲與亞洲等市場,美股連日下挫,台股也不支倒地,一路摔回8,000點出頭。小羅眼見再也無力和市場對抗,將手頭持股出清,他黯然地說:「每天早上就看到螢幕上一片慘綠,誰受得了?」 
 
算一算,小羅換籌碼進場以來受傷慘重,操作績效為負25趴以上,而諷刺的是,其實整個大盤狀況不如想像地糟,台股就算再不濟,從今年227股災後的7,306點的低點,一直墊高至8月下旬計千點以上,即便敲進不費腦筋,與台股大盤連動的ETF,也會有超過15%獲利。 
 
不過,隨大盤在8月20日一口氣上漲400餘點,眼見台股重獲生機,小羅再度準備出手,只不過,這次他的現金部位大縮水,遠不及以往。更糟的是,他仍不知主力是誰,也可能再度面對股災考驗,更可能再度陷入追高殺低的「無間地獄」。 
 
遠離風暴 有保庇
 
相對於小羅的痛心疾首,住在台北的陳太太,在股災襲台期間,從未經歷上沖下洗感覺,尤其當在台股8月間進入股災的狂風驟雨,只要台股一往下殺,她便老神在在地拿起那本早已被翻爛的四季報,她笑著說:「不是我愛發災難財,但只要一回檔,直覺撿便宜貨的時機又到了。」 
 
別看她戴著老花眼鏡,一副菜籃族模樣,手頭上的核心持股分別為盛餘(2029)、東隆(8705)和億豐(9915)等三檔股票,投資組合並不複雜,乍看下毫無驚艷處,她大不以為然強調,「別小看這幾檔『老生長談股』,可是抗跌性超強,一旦雨過天晴,它們可是會步步走高。」 
 
台股大盤在7月24日至8月21日期間,由9,744點回落至8,479點,整體跌幅近13個百分點,不過依照陳太太的投資組合觀察,同一時期盛餘跌幅為-5%;東隆為2%;億豐則欲跌不易,維持平盤(由於該公司實在太優質,被外資環球視景以相對高價在市場公開收購),整體投資組合平均回跌僅6個百分點左右,輕輕鬆鬆擊敗大盤。 
 
事實上,陳太太引以為傲的負6趴的操作績效,是以今年台股最黑暗的時期來計算,而她的進場點不見得會落在大盤今年以來的最高點,若以她建立部位的時機觀察,她的年投資報酬早就超過了30%以上。 
 
陳太太的黃金投資組合,看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,也許會有人酸溜溜地說,這些已經被談到爛的股票有誰不知,閉起眼睛都會買!但可惜的是,許多投資人都看不起這些績優股,每當牛勢蠢蠢欲動,這些模範生很可能成為第一波遭淘汰的對象。 
 
操作績效笑傲許多專業經理人的陳太太,也會高聲抗議,「誰說我的股票像是在菜市場撿的?我可是個標準的價值投資人,練就一身巴菲特選股神功。」 
 
股災救星 現江湖 
 
陳太太的選股功力,傳自於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,他研究巴菲特投資超過五年,門徒遍及全國各地,可算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巴菲特專家,最近又獲封「股災救世主」的封號,如雪片般飛來的求救信,再度灌爆他的電子信箱。他笑著說:「每當股災降臨,大家又會想起我。」 
 
早期出身外資分析師的洪瑞泰,也曾一度隨著股市起伏殺進殺出,國際金融、產業分析乃至技術線型無一不精,不過,經過巴菲特洗禮後幡然悔悟,直稱老巴的價值投資才是炒股的最高境界。 
 
他還記得在2001年某天「悟道」的經過,當時巴菲特砸下重金買下一家生產磚頭磚頭的公司,而巴菲特在2000年波克夏年報輕描淡寫地寫道:展望21世紀,我們大舉進軍磚塊、地毯、隔熱品與油漆等先進產業。 
 
「巴菲特的笑話通常有點冷,但巴字真言讓我五雷轟頂!」洪瑞泰回憶,「之前我老是用巴菲特的方法買高科技股,老是踢到鐵板,其實,台股中不乏巴菲特所定義的『先進產業』。」 
 
洪瑞泰有樣學樣,也建立如巴菲特波克夏年報揭露的「永恆持股」部位,只不過所有投資組合都是近在眼前的台股,且多集中在什麼人都看得懂的簡單產業,安然度過歷年多次股災不說,每年獲利都維持40%以上精彩演出,難能可貴的是,他每年進出股市絕不超過三次。
        
巴氏箴言 三準則
 
乍看他賺得很輕鬆,其實沒那麼簡單,他可是對巴菲特的投資方法下足了苦功,洪瑞泰特別由多年累積的波克夏年報,還原出巴菲特所謂永恆持股具備經久不變的產品、獨占或名牌或高市占率以及多角化經營等三大特質。 
 
巴菲特的永恆持股不過才五檔,分別為可口可樂、吉列刮鬍刀、華盛頓郵報、美國運通與富國銀行,無論股價多高,巴菲特都不曾賣過,這項執著帶給他豐厚的報酬。 
 
政大統計系畢業的洪瑞泰,緊接著還原巴菲特曾經買過的40多檔股票,檢驗出70%左右的公司都具備高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(Return on Equity)以及低「盈餘再投資率」的特徵。 
 
此時,統計的計算公式出爐,國內任何一家上市、櫃公司都變得是可計算的。若是巴菲特哪天開始愛台灣,極可能是以前述兩項指標來衡量台股各公司的內在價值。洪瑞泰分析指出,「若將兩項指標作為衡量標準,台股中符合巴菲特定義的好公司,充其量也不過40至50家左右。」 
 
洪瑞泰警告,「很多投資人習慣以EPS(每股稅後淨利)來衡量一公司的成長性,但很容易出現盲點。」主因為僅觀察EPS無法看出公司經營成績的好與壞,還必須比較該公司原先投入多少資金,結果又幫股東賺了多少錢。而「股東權益報酬率=稅後淨利 / 淨值」,才是衡量一家公司是否能為股東賺錢的判準。 
 
兩大判準 選好股 
 
事實上,各公司每年的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皆有不同,如何從中挑選模範生呢?洪瑞泰指出,如巴菲特在「波克夏1987年年報」所揭示,在1977年至1986年間,25家連續10年平均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達25%以上的公司,其中24家股價表現超越S&P500指數。 
 
洪瑞泰根據他的研究建議指出,台股中所有過去五年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大於15%的公司,下一年度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仍超過15%的機率落在70%左右,因此衡量一家公司是否能持續為股東賺錢,至少得觀察五年才準確。 
 
洪瑞泰對億豐這檔股票極為推崇,億豐為窗簾製造的簡單產業,就算不會做窗簾,也看得懂窗簾,目前它的DIY百葉窗產品市占率,高居全球之冠。 
 
更令他驚豔是,億豐過去五年(2002至2005)的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分別為33%、41%、32%、29%與25%,平均為26%,如果把億豐老總看作基金經理人,他的操盤績效相當穩健且可觀。根據洪瑞泰的標準,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連續五年高於15%以上,便已入圍好股名單。 
 
除了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外,另一項「盈餘再投資率」也是衡量公司好壞的指標,它代表該公司資本支出占盈餘的比率,愈低愈好。洪瑞泰將「盈再率」比喻為一台車子的耗油量,兩台車比賽在同時間抵達終點,當然以耗油量少的為優勝,代表更有效率。 
 
他指出,一家公司連四年盈再率低於40%可定義為低,但大於80%就算高了,低盈再率的公司也代表該公司配得出現金股利,不會因大肆配股導致股本膨脹而傷害股東權益。此外,資本密集型公司的盈再率不一定就會高,如中鋼就是最好的例子,近三年平均只有20.3%,03與04年甚至為負數。 
 
搞清楚了好股兩大指標後,先將「股東權益報酬率」偏低個股由選股名單中剔除,再刪去「盈餘再投資率」偏高的個股,剩下的入圍名單,則需再進一步檢視公司是否具有經久不變的產品、獨占、名牌、高市占率的巴菲特血統。 
 
特許行業向來是巴菲特的最愛,所謂「特許」指的是獨占與名牌,都可能轉化為高市占率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收過路費的橋樑,而名牌是指消費者偏愛而願意付額外代價的產品,當巴菲特的信徒看到名牌,首先考慮的是去買它的股票。 
 
洪瑞泰分析指出:「挑選特許行業的最高境界,是買進白痴都會經營的公司,任誰來經營都不會變。」地球上存在這種公司嗎?他笑著回答:「就是中鋼,哈哈!」 
 
等待時機 撿便宜 
 
依照巴菲特的定義,釐清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後,投資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等待了,等待什麼?洪瑞泰回答:「等待買進的時機。」 
 
許多投資人無論買衣服、鞋子、甚至連雞蛋都會斤斤計較,非等到便宜的時候買,不過,在買進股票時,反而不見得那麼計較。如此心態,實在對不起巴菲特的教誨。 
 
看看巴菲特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蔓延期間的所作所為,他就在市場在一片看壞銀行股的當下,反手大肆搜刮美國第二大抵押房貸公司富國銀行以及美國銀行股票,分別購入2.57億股及870萬股,倒不是巴菲特有意和市場逆向操作,而是以上兩檔股價,已跌破巴菲特所定義的「內在價值」,簡而言之,就是便宜,物美價廉。 
 
洪瑞泰依據巴菲特計算內在價值的方法,發展出一套計算公式,換算個股的便宜價格,一旦股價落到該價位,就是撿便宜的時機到了。 

沒有留言: